第四节骨折的病因

骨折是由创伤或者骨骼疾病导致的,大部分骨折都是由于直接或者间接暴力引起。跌倒、撞击、交通意外等暴力因素是导致骨折的常见原因。积累性劳损及骨骼疾病也会增加骨折发生的几率(如姚明在年出现的左脚踝应力性骨折),骨骼疾病(如骨髓炎、骨肿瘤)导致骨质破坏,患者受到轻微外力就可能发生骨折。前者引起的骨折称外伤性骨折,后者引起的称病理性骨折。

第五节骨折的症状

骨折后有哪些表现呢?我们又怎样判断自己是否发生了骨折呢?

骨折特有的特征为畸形、异常活动和骨擦音(骨擦感)。大部分骨折一般只引起炎症状,最常见的症状就是局部的疼痛、压痛、肿胀、瘀斑及功能障碍。严重骨折和多发性骨折可能会伴随全身症状(如休克、发热等)。具体说明如下:

一、典型症状:骨折的一般表现为局部疼痛、肿胀及功能障碍,其特征为畸形、异常活动和骨擦音(感)。

1、局部疼痛:所有骨折均有疼痛,活动或者移动骨折处疼痛加重,局部压痛明显。

2、肿胀:骨折局部可能出现明显肿胀,这是由于骨折端周围出现血肿、软组织受损形成水肿造成的。

3、局部淤青:扶着初期局部的血肿形成,导致出血青紫色瘀斑,随时间的推移,血肿被进一步分解,皮下瘀斑可以变成青色、紫色或者黄色。

4、功能障碍:骨折后肢体将出现相应的功能性障碍,但是,不完全骨折的患者如:裂纹骨折、嵌插骨折等,可以保留其肢体的活动功能。

5、畸形:由于骨折断端移位导致受伤部位失去正常形态,出现局部畸形的表现。本来平直的地方出现成角或旋转,不是关节的地方出现类似关节的异常活动。

5、异常活动:骨折后,在肢体没有关节的部位可以出现异常的活动。

6、骨擦音、骨擦感:骨折断端相互摩擦时,可以产生骨擦音、骨擦感。如在搬运过程中在两骨折断端间出现轻微的骨摩擦音。

二、其它症状

1、皮下气肿:该症状常见于鼻骨骨折,因鼻内空气通过黏膜破口进入皮下而出现皮下气肿。

2、直肠刺激症状:此症状见于有移位的尾骨骨折,骨折端刺激直肠,使患者便意频繁、伴有肝门下坠感、里急后重,就是上厕所比较急,但排大便不多或者排不出大便,每次排便后总有排不净感。

三、伴随症状:在严重骨折、多发骨折的患者中,除了骨折的典型症状外,还经常伴有全身性症状。

1、休克:多见于多发性骨折、骨盆骨折、严重的开放性骨折等,是由于大量出血、重要脏器或广泛软组织损伤,以及距离疼痛等多种因素而引发休克。

2、发热:严重骨折的情况下,体内存在出血,当血肿吸收时,患者可出现发热,开放性骨折伴持续发热的情况,则考虑存在感染的可能。

仅仅有这上述现象还不能说明已经发生了骨折,因为这些只是一些非特异性的表现,即使没有骨折,在软组织损伤、韧带扭伤、关节脱位时也会出现这些表现。

在严重骨折及骨折并发重要组织器宫损伤时还会出现一些全身表现.当然,普通的骨折不一定会出现这些全身表现。全身表现可因损伤的程度不同而不同。局部表现是判断骨折的主要依据,X线检查才是骨折确诊的可靠依据。但是,有一种情况要引起我们重视,个别细小骨折常常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,X线也很难发现它的存在。这些骨折也令医师们感到闲惑,不能确定是否有骨折存在。在这种情况下,患者应暂时不要活动,2周后复查X线片,如有骨折,此时便可消楚地看清骨折线。

第五节骨折损伤就诊须知

一、当出现以下情况时,建议及时就医:

1、摔倒或受到猛烈撞击后感到肢体局部疼痛,并且无法正常活动时;

2、摔倒后虽然仍可正常活动,但肢体局部持续疼痛、肿胀,这种情况无法排除骨折;

就诊时,医生可能会问如下问题:

1、有没有摔跤、摔到哪里了?有多久了?

2、现在感觉哪里痛,还能正常活动吗?

3、除了痛,还有哪里不舒服吗?是否进行了治疗?

医生将结合患者主诉、体征、影像学检查结果等进行综合判断,当患者出现骨折的典型症状并且影像学结果提示存在骨折时,可确诊。

二、医院的相关检查

1、医生查体:查体包括视、触、动、量。

(1)视:观察患者肢体是否存在畸、皮肤破损、瘀斑及明显肿胀。

(2)触:医生用手进行触诊,感受患者受伤部位的皮肤温度,是否存在骨擦感,轻轻触压,询问患者是否有压痛。

(3)动:医生指导患者进行活动,患者无法自主活动时,医生行被动检查,观察患者肢体是否存在反常活动及活动障碍。

(4)量:测量受伤肢体的长度、周径、肌力及感觉异常的范围等。

2、影像学检查:

(1)X线:凡疑为骨折者应常规进行X线拍片检查,可显示临床上难以发现的不完全性骨折、深部的骨折、关节内骨折和小的撕脱性骨折等,即使临床上已表现为明显骨折者,X线拍片检查也是必需的,可以了解骨折的类型和具体情况,对治疗具有指导意义。但是X线也存在局限性,有些部位的损伤X线检查难以确诊。X线摄片应包括正、侧位片,必须包括邻近关节,有时需加拍斜位、切线位或健侧相应部位的X线片做对比。

(2)CT:CT检查在复杂骨折或深在部位的损伤,如髋关节、骨盆、脊柱的骨折脱位,判断骨折破坏程度、移位状态等诊断中具有优势。尤其是目前的CT三维成像技术,可以使复杂骨折以三维立体的模式显现出来,可以更直观便捷地进行骨折分型,对治疗方案选择帮助很大,目前临床上常用。

(3)磁共振(MRI)检查:MRI的原理不同于其他影像技术,对人体无辐射损害,适用于了解神经、软骨、韧带等软组织的损伤情况有独特的优势,虽然显示骨折线不如CT检查,但对于脊髓神经根及软组织损伤的显示有独特优点,目前已广泛用于脊柱骨折的检查。

3、鉴别诊断

(1)关节脱位:同样表现为关节局部的疼痛、畸形、活动障碍等症状,但无骨擦感或骨擦音,单纯的关节脱位可通过影像学检查与骨腿行鉴别诊断。

(2)关节扭伤:扭伤和骨折都伴有局部的疼痛、肿胀,但扭伤的症状较轻,不会出现明显畸形、反常活动以及骨擦音(感)这样的骨折专有体征,可通过X线检查快速进行鉴別。

第六节骨折的创伤急救常识

骨折尤其是严重骨折需要进行急救治疗。急救治疗目的是用最简单有效的方法抢救生命、保护患处、迅速转运,为后期治疗提供保障。

(1)首先是抢救生命,如发现心跳、呼吸停止应立即抢救。

(2)应妥善处理伤口,如有出血,需要迅速止血。一般可在局部加压包扎,以便压迫止血。

(3)简单有效的固定。

(4)医院治疗。

骨折断端如果已经露出伤口,说明受到了污染,此时不应还纳,否则会将污染物带进伤口深处而造成感染,给以后的治疗带来闲难。因此,如果骨折断端露出皮肤时不能立即复位,而应该用干净的毛巾或手絹等进行简单包扎,到医院后再由医师进行清创处理后,才能复位。对在急救过程中自行滑回伤口内的骨折断端,也要向医师特別说明,以引起重视。

观察患肢的感觉和运动情况,如感觉麻木甚至感觉消失,不能运动,提示有神经损伤。如果皮肤发凉、青紫、没有动脉搏动,提示有血管损伤。

第七节骨折的手术治疗及注意事项

骨折的手术治疗分为内固定和外固定两种方法。

一、内固定手术

1、选择合适的部位将皮肤切开,再选用合适的内固定器械将骨折部位进行固定。固定物可以为接骨板、螺丝钉、加压钢板、带锁髓内鞘。

2、骨折患者在进行内固定手术前应评估其皮肤情况,防止出现术后感染、术后皮肤不愈合的情况。

3、术后需抬高患肢,严密监测患肢的血运情况,警惕出现骨筋膜室综合征。

?骨折的住院时间要根据其伤情的严重程度、恢复速度等多方面因素而定,一般的骨折经手术治疗后2-4周可出院,出院后每3个月进行1次X线检查,持续1年。

4、术后1年内避免过度负重,防止内固定松动,术后1年可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及自身意愿取出内固定。

二、外固定手术

1、对于开放性骨折、骨折合并感染等不能采用内固定手术的患者,可采用外固定器进行固定。

2、外固定器安装固定于远离骨折处的骨骼上,通过杠杆原理完成对骨折移位的矫正,并达到固定效果。

3、术后要定期进行伤口换药,严密监测外固定器针道情况,防止出现针道感染。

4、住院时间要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而定,出院后每隔3个月进行1次X线检查,持续1年。

三、内固定物的取出

实施内固定治疗后,不见得一定要将内固定物取出,因为随着内固定器材的改进,即使体内有这些内固定器材,一般来说患者也很难感受到它们的存在,它们既不会引起疼痛,也不会有特別的不适,有的患者可以终身带着它们。然而根据情况有的患者还是需要取出内固定器材的,这也就是说在患者出院后经过一段时间的恢复.医院接受手术,因此这些患者一定很关心什么时候才能将内固定物取出,通常这取决于骨折是否已经完全愈合。如果骨折已经完全愈合,不再需要内固定的支撑作用了,同时骨折邻近关节的活动已获得最大限度的恢复,不会因为取出内固定物的手术而影响功能练习。这时就可取出内固定了。如是四肢骨折而需要达到这个条件,多需半年以上的时间。因此,骨折内固定物取出的时间-般在手术后半年至一年。但这也不是绝对的,在某些儿童骨折如肱骨髁上骨折,愈合较快,一般术后2-3个月就可取出内固定物。在某些特殊情况下,如骨折处发生感染,即使骨折处还没有愈合也需取出内固定物,因为创口一旦感染,内固定物就成为异物,会导致创口不愈合。

第八节骨折的围手术期注意事项

一、围手术期

围手术期是指围绕手术的一个全过程,从病人决定接受手术治疗开始,到手术治疗直至基本康复,包含手术前、手术中及手术后的一段时间,具体是指从确定手术治疗时起,直到与这次手术有关的治疗基本结束为止,时间约在术前5-7天至术后7-12天。

二、围手术期的一般准备

围手术期的一般准备主要包括心理方面准备和病人的身体准备。

1、心理方面准备(含医务人员)

(1)增进与病人及家属的交流,对病人的病情、诊断、手术方法、手术的必要性、手术的效果以及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预防措施、手术的危险性、手术后的恢复过程及愈后,向病人及家属交待清楚,以取得信任和配合,使病人愉快地接受手术。

(2)充分尊重病人自主权的选择,应在病人“知情同意”的前提下采取诊断治疗措施,在病人没有知情同意前,不宜做任何手术或有损伤的治疗。

2、生理方面准备:病人维持良好的生理状态,以安全度过手术和手术后的过程。

(1)术前训练:床上大小便,咳嗽和咳痰方法,术前两周开始停止吸烟。

(2)备血和补液:纠正水、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及贫血;血型鉴定及交叉配合试验,备好一定量的全血。

(3)预防感染:不与有感染的病人接触;杜绝有上呼吸道感染的人员进入手术室;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:①涉及感染病灶或切口接近感染区的手术;②胃肠道手术;③操作时间长的大手术;④污染的创伤、清创时间较长或难以彻底清创者;⑤癌肿手术;⑥心血管手术;⑦人工制品植入术;⑧脏器移植术。

(4)胃肠道准备:①非胃肠手术病人,术前12小时禁食,术前4小时禁水,为防止麻醉或手术中呕吐。术前一夜肥皂水灌肠;②胃肠道(尤其是结肠)手术,术前1-2天进流质饮食,如果行左半结肠或直肠手术,则应行清洁灌肠,并于术前2-3天开始服用肠道制菌药物,减少术后感染机会。

(5)热量、蛋白质和维生素:术前一周左右,根据不同状态,经口或经静脉提供充分的热量、蛋白质和维生素。一般的择期手术病人的静息能量消耗值(REE)约增加10%。

(6)其他:术前一天或术日早晨检查病人,如有发热(超过38.5℃)或女病人月经来潮,延迟手术;术前夜给镇静剂,保证病人的充分睡眠;进手术室前排空尿液,必要时留置尿管;手术前取下活动牙齿。

三、围手术期的护理

(一)手术前期病人评估及护理

1.手术前期的护理重点

(1)评估并矫正可能增加手术危险性的生理和心理问题,帮助病人做好心理和身体护理。

(2)向病人和家属提供有关手术的卫生指导。

(3)帮助制定出院和生活形态改变的调适计划。

2.手术前期病人的评估

(1)一般资料。

(2)既往史及健康状况。

(3)病人心理状况进行评估。

(4)询问亲属对手术的看法是否支持、关心程度及经济承受能力。

(5)评估病人对手术的耐受性、实验室检查结果及重要脏器功能。

3.手术前期病人护理措施

(1)心理准备:术前心理准备的意义是减轻焦虑;促进术后脉搏和血压的稳定;减少术中麻醉剂的用量,减少病人术后对止痛剂的需求;增加病人术后活动的主动性;降低手术后感染的发生率;缩短住院时间。心理护理的最基本措施:正视病人的情绪反应,鼓励病人表达自己的焦虑,感受或疑问,给予支持和疏导。

术前病人常见的心理问题:夸大手术的危险性;不理解麻醉的过程;不知道疼痛的程度;对预后悲观。解决这些问题最有效的方法是消除“未知”,增强病人的控制感。进行术前教育,安排病人参加娱乐活动都可以达到较好效果。

(2)环境准备:病房温度应保持在18℃-20℃,湿度50%-60%,减少陪护。对新入院的病人,护士要介绍病区环境。

(3)身体准备:帮助病人完善各种检查,护士向病人讲解各项检查的意义,帮助和督促病人接受检查。对于留取样本的血,尿,便化验检查,应向病人交代各种标本的采集要求。

皮肤准备:清除皮肤上的微生物,减少感染导致伤口不愈合的机会。皮肤准备一般在术前一天进行。病人清洁皮肤,修剪指(趾)甲,并备皮。备皮的范围需要大于预定的切口范围。

呼吸道准备:目的是改善通气功能,预防术后并发症。主要措施是戒烟和深呼吸和咳嗽、咳痰训练。如病人患有呼吸系统疾病,术前应行体位引流,雾化吸入,必要时应用抗生素。

胃肠道准备:目的是减少麻醉引起的呕吐及误吸,也可以预防消化道手术中的污染。①禁食禁饮:术前12小时禁食,术前6小时开始禁止饮水。肠道手术前3天起进少渣饮食,术前1天改流食;②灌肠:除急诊手术病人严禁灌肠外,普通病人于术前晚常规用0.1%-0.2%肥皂水灌肠一次或使用开赛露,肠道手术时需清洁肠腔;③放置胃管或肠管,一般在术日晨放置;④排便练习。

增加机体抵抗力,加强营养,促进休息和睡眠。为适应手术,术后变化的练习。

(4)手术晨护理:测量生命体征并做好记录,注意有无异常。

检查皮肤及胃肠道准备。

嘱患者排尿,决定是否置胃管和导尿。

取下发夹,假牙及身上饰品。

擦去指甲油,唇膏,眼影等。

准确及时给予麻醉前用药。

将病历,X-线片,术中特殊用药等一并清点,交给手术室接送人员。

记下家属姓名,联络方式。

4.手术前病人健康教育:对病人健康教育的技巧是:尽量使用简单易懂的言语进行交流;告病人各种事项,动作的理由或原因;多种教育方法并用。

术前病人应掌握的术后基本活动方法有:深呼吸,有效咳痰,体位改变和肢体功能锻炼,练习床上大小便。

(二)中期病人评估及护理

1.手术室的环境:手术室应邻近手术科室和相关科室。手术室分为无菌区,清洁区,半清洁区和污染区。适宜温度为20-24℃,湿度为50-60%。

2.手术中病人的护理:包括评估及文件记录,体位准备和手术过程中的观察。

(1)手术体位的要求:最大限度地保证病人的舒适与安全;有利于暴露手术野,方便术者操作;对呼吸、循环影响最小;不使肢体过度牵拉或压迫而受损;肢体不可悬空放置,应有托架支脱。

常用的手术体位:仰卧式、颈仰式、头低仰卧式、俯卧式、肾手术式和膀胱截石位。

(2)手术野皮肤消毒:消毒用药液不可过多;从手术中心开始,用力稳重均匀环行涂擦;消毒范围应超过手术切口所需面积。

(3)手术过程中的观察:巡回护士应密切观察病人的反应,及时发现病人的不适,或意外情况,防止并发症的发生,确保病人的安全。

(三)手术后病人评估及护理

1、卧位:麻醉未醒患者,去枕平卧,头偏向一侧,以免呕吐物吸入引起窒息。腰椎管内麻醉联合硬脊膜外麻醉后去枕平卧6小时,以免脑脊液自穿刺处漏出引起低颅压性头痛。麻醉作用消失后,根据手术情况,采取不同体位。

2、疼痛:术后麻醉作用消失后,手术切口疼痛逐渐加剧,48小时后逐渐减轻,可应用止痛药给予止痛。

3、发热:术后3天内有不同程度的发热,一般不超过38°C,不必处理,是因为机体对手术刺激反应的结果,临床上称为吸收热,2-3天后可恢复正常。

4、伤口:注意伤口渗血有无。保持敷料清洁干燥,医师会根据情况给予敷料更换,了解伤口情况。四肢手术一般12-14天拆线。

5、功能锻炼:术后如无禁忌,麻醉清醒,就可鼓励患者进行功能锻炼,如上肢手术患者可鼓励其握拳,下肢术后可鼓励其伸屈踝关节等,这样可以促进血液循环,预防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形成。

第八节骨折术后注意事项

骨折多是创伤造成,创伤后机体的营养代谢会发生一系列变化。对骨折患者的营养需求与膳食,患者和家庭成员大多感到困惑,常常不得不向医师请教。我们就一些骨折后基本注意事项给大家作些简要的介绍。

一、骨折后膳食原则

骨折病除在最初的一段日子里,可能有一些全身症状外,其后大多时间没有全身症状,所以骨折后患者的口常饮食与平时饮食相仿,选用多品种,富有各种营养的饮食就可以了。要注意使食物易于消化和吸收,慎用对呼吸道和消化道有不良刺激的辛辣品(辣椒、生葱、芥末、胡椒)等。在全身症状明显时,给予软饭菜,即正常饮食和半流质饮食之间,供给的食物必须少含渣滓,便于咀嚼和消化。烹调时需切碎煮软,不宜油煎油炸。

二、骨折后的饮食禁忌

(1)早期:1-2周,受伤部位肿胀,经络不通气血阻滞,饮食宜清淡,如蔬菜、蛋类、豆制品、水果、鱼汤、瘦肉等,忌食酸辣、油腻,尤不可过早食用肥腻补品如骨头汤、肥鸡、炖鱼等。

(2)中期:2-4周,饮食转为适当的高营养补充,可在初期食谱上加食骨头汤等。

(3)后期:5周以后,解除禁忌,选用母鸡汤,猪骨头汤,羊骨头汤等。

三、平衡饮食营养

在骨折修复过程中,患者必须注意及时补充各种营养素,合理膳食结构。原则上给予高蛋白、高维生素的饮食,并按骨折修复过程的特点,科学合理地调配饮食营养。

(1)骨折恢复早期:主要是纠正盐和水的丢失。骨折后容易发生出血,甚至休克,盐和水的丢失严重。应注意补充高蛋白,高维生素,富含钠、铁,低脂肪,含水量多,易消化,清淡的半流食。每日4餐。

(2)骨折恢复中期:失盐、失水和休克已纠正,但因创伤和手术等使机体处于衰弱状态,患者食欲也逐渐恢复,主要进食一些高热量、高糖类、高蛋白、高脂肪、高维生素和富含无机盐的食物,以促使机体蛋白质合成的增加,促进伤口愈合和补充机体的损耗。

(3)骨折后期:骨折处血肿很快被吸收,软骨细胞经过增生、钙化,逐步变为骨质,蛋A质分解合成代谢平稳。应给予高蛋白、高脂肪、髙糖类、髙热能,以及高维生素、髙钙(离子)、髙锌(离子)、髙铜(离子)的饮食,以利于骨折修复。骨折愈合一般需1-3个月,期间还应根据患者的年龄、性别特点,给予满足机体需要的食物,以利于骨折的愈合。

(4)定时定量饮食:对不能自行进食的患者(如上肢骨折)要做到定时、定量喂饭。

(5)对卧床的骨折患者,要注意预防便秘的发生:对长期卧床的老年骨折患者,注意增加粗纤维含量高的食物.如芹菜、白菜、油菜、苹果、香蕉等,以促进肠蠕动,预防便秘的发。鼓励患者多饮水、多排尿,以预防泌尿系统的并发症。

有需要骨折康复指导的患者,可以与我们联系。跟腱康复中心北京丰台大红门西路4号(康复观察员)上海浦东新区方竹路88弄10号楼(浩天揽云)跟腱康复器材尽在

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:http://www.tkmmb.com/mbyhl/10222.html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