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6岁的李女士半个月前出现头痛伴恶心、呕吐症状,站立、走路时加重,躺卧时减轻,同时颈部僵硬、疼痛,眩晕,视物模糊晃动,周围噪音大时双耳内有“咕噜”声......

在此期间,她曾做过头颅CT、磁共振检查,先后被诊断为神经痛、颈椎病,也有诊断为偏头痛、脑膜炎,但接下来的治疗始终不见好转,只能天天躺在床上。

最后经腰穿证实,李女士脑脊液无法流出,即压力为“0”。检查脊髓磁共振水成像,发现她的颈胸交界处脑脊液漏,经头低卧位且每日补液近3升治疗,3天后头痛消失,活动自如。诊断结果证实,引起李女士头痛的元凶是低颅压综合征。临床上,这种病例并不少见,然而常常会误诊为其他疾病。

解读

两种问题之后易发低颅压综合征

人体正常颅内压的范围在80mmHg—mmHg。颅内压力主要通过脑脊液的分泌调节维持稳定,一般成人的脑脊液容量平均为毫升,脑脊液是每天不断分泌的,其生成速度为0.3毫升/分钟—0.5毫升/分钟,每日生成约毫升,同时又不断被吸收,是一个循环的动态平衡过程。如果人的脑脊液分泌减少或损失过多,就易形成低颅压综合征。

医院神经内科郝咏刚医生说,低颅压综合征经常发生在体质比较敏感的人群。中青年女性更多,男性也有,一般两种问题之后容易出现这种症状。一个是全身性的病,病人中暑出了很多汗或者腹泻,或其他大病,比如消化道出血、反复呕吐等,这些导致病人体液失去过多,因为脑也是处在一个液体环境里,如果失去液体过多,脑脊液减少,脑组织位置就会发生位移,就会牵拉敏感神经,以致出现头疼等症状。

除了全身性的,再有就是局部因素。很多时候低颅压综合征的出现是医源性的,跟医生操作有关。比如有的病人为了明确诊断病症,需要做腰椎穿刺,还有鉴别某些神经科疾病时,需要放一些脑脊液出来,但是如果放过快或过多,容易造成脑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压力不均衡,同样脑脊液减少,脑组织位移牵拉,就会出现疼痛等症状。

应对

头痛时可卧床补充液体两三天即可缓解

临床上,直立性头痛是低颅压综合征的典型症状。也就是说,与体位有关,患者站着或坐着15分钟内,就会头痛或明显加剧,躺下或头低足高位就缓解或消失。除了最典型的直立性头痛,低颅压综合征还可伴有眩晕、恶心、呕吐、颈部僵硬、听觉异常等症状。女性因生理等原因对疼痛会更敏感。

低颅压综合征多数情况下不会引起严重后果,情况较轻者可卧床休息,让脑和身体压力基本平衡。患者要多饮水和生理盐水,病人如果吐的厉害,吃不进去,也可通过静脉补液来缓解症状,一般两三天可缓解。若症状没有缓解,可应用小剂量的糖皮质激素等。严重的话可能需要脑脊液往回输,但这种情况很少见,一般不会这么严重。通常通过喝些水补充液体,改善脱水情况,症状就会逐渐消失。

如果病情特别严重,上述方法48小时仍无效者,多由于各种原因造成脑脊膜的“水囊”浮现“瘘口”,这些“瘘口”通常都很隐匿,需要进行磁共振椎管造影成像检查,找出“漏水”的位置,再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。硬膜外血贴疗法,即将自体静脉血15毫升注射于硬膜外间隙的“瘘口”处,形成血凝块,挤压和封闭“瘘口”,可迅速缓解头痛。

欢迎来爆料

欢迎小伙伴们向小法提供新闻线索、爆料生活奇闻。

渠道如下:

登录法晚爆料台直接网站留言

拨打-

爆料邮箱:fwrx

fawan.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权威白癜风专家
怎样治好白癜风


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:http://www.tkmmb.com/mbyjg/8103.html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