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(Primary intracranial hypotension,PIH)也称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,是指原因不明颅内压低于60 mmH2O的一组临床征侯群[1]。临床以坐位或起立时头痛、恶心、呕吐及颈强为主要表现,平卧后症状迅速缓解为特征。它是青年新发每日头痛的重要病因,青年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国内报道不多,现将本院年12月~年4月收治的10例青年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误诊病例并结合文献报道如下,以期提高临床医生对PIH的认识和诊治水平。

1 临床资料

1.1一般资料男4例,女6例,年龄27~41岁,平均年龄34岁,急性起病4例、亚急性起病6例,病程3~14 d,平均病程7 d。均无脑外伤、颅脑及脊柱手术、病前无腰椎穿刺史、无腹泻脱水史。3例有加班、出差疲劳史,2例发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史,1例有颈部按摩史。

1.2临床表现首发症状头痛8例、头晕2例,后枕部弥漫性胀痛3例,全头弥漫性胀痛4例,额顶部胀痛1例,伴恶心10例、呕吐7例,伴耳鸣2例、耳闷胀感3例,伴颈肩部疼痛7例,颈部抵抗感5例,余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。所有患者均无意识障碍。

1.3误诊情况本组病例初诊时误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3例,颅内感染3例,血管性头痛2例,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及颈椎病各1例。10例误诊后均按相应疾病给予脱水降低颅内压、抗病毒、改善循环、止痛、颈椎理疗等治疗,效果不佳,8例病情反而加重。

1.4腰穿及脑脊液检查10例患者均行腰穿检查,侧卧位脑脊液压力均60 mmH2O,其中脑脊液压力为0者2例,20~60 mmH2O者8例。脑脊液检查:蛋白增高3例、其中合并白细胞数增高2例,糖及氯化物均无异常。

1.5 影像学检查

1.5.1 颅脑CT检查 8例以头痛为首发症状的患者于起病初期均行颅脑CT检查未见异常。

1.5.2颅脑MRI检查10例患者于发病3~14 d后行颅脑MRI检查,平扫均有不同程度的硬脑膜增厚,以T2FLAIR为著,硬脑膜呈均匀、弥漫高信号,增强扫描硬脑膜呈均匀、无结节的线样强化;8例患者有脑静脉窦扩大;7例患者表现有脑沟变浅、侧脑室、脑池变小;垂体增大4例,病情好转后有动态变化,与文献报道一致[2~4]。本组病例未发现PIH的其它慢性影像学改变,如硬膜下出血、积液及脑组织下沉等。

1.5.3脊椎MRI检查本组10例患者均有颈段硬膜外间隙积液,合并胸段硬膜外间隙积液2例,颈、胸、腰段均有硬膜外间隙积液1例。主要表现为蛛网膜下腔脑脊液正常走行以外可见线状T1WI低信号影、T2WI高信号影,信号强度类似脑脊液,提示脑脊液漏。2例有颈椎间盘突出。

1.6治疗10例患者均给予去枕平卧,每日静脉滴注生理盐水~ mL,并多饮水,维持2~4周治疗后自觉症状消失,复查腰穿者3例,蛋白及细胞数均转正常,6例随访1~2年均未见复发。

2 讨 论

2.1临床特点PIH可发生于任何年龄,好发年龄30~40岁,女性多于男性,多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,体位性头痛是其特征性表现,即直立或坐立15 min后出现头痛或头痛加重,少数患者可滞后数小时。平卧15~30 min后头痛可减轻或缓解。头痛部位最常见于枕部或枕部下方,并可向全头部发散,也可局限于额部、顶部,疼痛多呈弥漫性、双侧受累,胀痛或跳痛,伴有恶心、呕吐。本组患者首发头痛8例,7例为弥漫性胀痛,呈全头部或后枕部明显,具有体位性头痛的特点;2例以头晕起病,对症治疗无好转,出现站立位头晕加重,卧位头晕减轻的变化,其中1例发病1周后出现头痛,呈全头部持续性胀痛,也与体位有关,卧位减轻,站立位加重。颅脑MRI平扫硬脑膜T2FLAIR呈均匀、弥漫高信号,增强扫描硬脑膜呈均匀、无结节的线样强化是其特征性的影像表现[5]。本组病例脊椎MRI均发现硬膜外间隙积液,信号强度类似脑脊液,提示脑脊液漏,故推测脊髓脑脊液漏可能是青年PIH的主要病因,上述临床特点有助于本病的诊断。

2.2 鉴别诊断

2.2.1蛛网膜下腔出血突发头痛伴颈枕部不适,查体颈部抵抗感易考虑蛛网膜下腔出血,但蛛网膜下腔出血头痛呈持续性,头痛程度不随体位变化而变化。腰穿脑脊液检查:压力增高,细胞数升高,以红细胞为主。颅脑CT平扫脑池、脑裂可见高密度影,颅脑MRI检查无硬脑膜增厚及均匀、无结节的线样硬脑膜强化。本组3例误诊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行颅脑CT检查均未见异常,应用甘露醇后头痛加重,且以站立位明显,卧位减轻,完善颅脑MRI检查平扫均示对称、弥漫的硬脑膜增厚,可见脑静脉窦扩大;2例有脑沟变浅、侧脑室变小;1例垂体增大;增强扫描示均匀、无结节的线样硬脑膜强化考虑PIH,后行腰穿检查,脑脊液压力均低于60 mmH2O。

2.2.2 颅内感染 亚急性起病,持续头痛伴恶心、呕吐,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,查体颈部抵抗感,易考虑颅内感染,但颅内感染的头痛呈持续性,多卧位加重或与体位无关。本组3例误诊颅内感染的患者,整个病程中无发热,应用抗感染、脱水减轻脑水肿治疗后症状加重。腰穿脑脊液压力分别为0、20、40mmH2O,蛋白增高2例、其中合并细胞数增高1例,糖及氯化物均正常。颅脑MRI平扫均示硬脑膜弥漫均匀增厚,有脑静脉窦扩大,脑沟变浅、侧脑室脑池变小;2例垂体增大;增强扫描示均匀、无结节的线样硬脑膜强化考虑PIH。

2.2.3血管性头痛多表现为头部持续性胀痛、阵发性跳痛,活动后加重、休息后减轻,神经系统检查无定位体征,颅脑CT未见异常均为本病特点,本组2例患者既往均有类似病史,本次发病前有疲劳史,但对症治疗后头痛均无缓解,且出现头痛加重,站立位时头痛剧烈,伴有恶心、呕吐,病程时限及头痛程度均与既往发作不符,并且体位性变化的头痛特点突出,后完善颅脑MRI发现弥漫的硬脑膜增厚,增强扫描有线样硬脑膜强化考虑PIH,后行腰穿检查,脑脊液压力分别为30、40 mmH2O。

2.2.4颈椎病常表现为颈背部不适、头晕、头痛及单侧上肢神经根刺激症状如疼痛、麻木、乏力等,本组病例有1例误诊颈椎病,以头晕、颈部不适就诊,对症治疗后症状加重,完善颈椎MR未见脊髓压迫改变,发现颈段硬膜外间隙积液,行腰穿脑脊液压力50 mmH2O,考虑PIH。

2.3 发病原因及机制

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(PIH)也称为Schaltenbrand综合征,是由德国神经外科医生Schaltenbrand 年最先描述,指在没有腰穿、手术和外伤的情况下发生的脑脊液压力降低综合征。本组10例均为PIH。PIH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,可能为(1)下丘脑功能紊乱,脉络膜血管舒缩功能障碍,使脑脊液生成减少;(2)矢状窦及蛛网膜颗粒吸收亢进,使脑脊液回流过快过多;(3)潜在脑脊液漏[6],近年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,越来越多的病例报道证实,大多数PIH可能源于脑脊液漏。但引起脑脊液漏的具体原因还不十分明确,可能与外伤、脊椎骨性病变、硬脊膜局限发育薄弱或异常有关[7~9]。甚至有人认为与全身性结缔组织病有关[10]。但本组患者除1例有颈部按摩,3例疲劳后发病,有2例MRI示颈椎间盘突出,均无明显外伤、过度用力等病史;也未发现全身结缔组织病的存在。

2.4 诊治体会

青年PIH是青年新发每日头痛的主要病因,临床并不少见,造成目前误诊漏诊的原因是其一青年PIH的临床症状不典型,尽管多数病例以头痛为首发症状,但头痛的体位性变化特点早期不突出,往往被患者忽视,部分病例以头晕、耳鸣、颈背部不适等为主要症状,同时出现的脑膜刺激征更易将PIH的诊断引入歧途;其二临床医生对青年PIH的诊断缺乏认识,认为PIH是少见或罕见疾病,对PIH的临床特点认识不足,病史询问不全面,尤其是头痛的体位性变化特点以及体位变化对头晕、耳鸣其它症状的影响缺乏重视。

PIH作为青年新发持续性头痛的重要病因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,重新认识并掌握青年PIH的临床特点,完善病史询问,均能明显提高PIH的诊断率,本组10例患者的脊椎MRI均于颈段蛛网膜下腔脑脊液正常走行以外见线状T1WI低信号影、T2WI高信号影,信号强度类似脑脊液,提示脑脊液漏。脊髓脑脊液漏可能是青年PIH的主要病因,但脊髓脑脊液漏在脊髓局部并不产生症状,临床容易忽视,对临床疑似病例尽早完善颅脑、脊椎MRI以及腰穿检查对PIH的早期诊断意义重大,本病早期诊断治疗预后好。

参考文献(略)

闫振文整理

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,用手机发文章赞赏

长按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中科白癜风
治癜风好方法


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:http://www.tkmmb.com/mbyjg/9921.html
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